USB PD相容設備設計時的注意事項
USB Power Delivery(USB PD)是能夠提供高功率供電的標準規格,廣泛應用於需要快速充電與高電力傳輸的裝置。自2024年起,隨著歐洲推行USB-C義務化與USB PD 3.1(EPR)支援的進展,設計所需滿足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。本文將說明設計USB PD設備時的最新注意事項。

[1.USB PD 的規格與協定理解]
USB PD 是由 USB-IF 所制定,並隨著版本升級逐步擴充功能。尤其需掌握以下重點:
最大電壓與電流
USB PD 3.1(EPR)可支援最高 240W(48V、5A)。
| 分類 | 代表電壓 | 最大功率 | 備註 |
| SPR(舊版) | 5V / 9V / 15V / 20V | 最大 100W | 筆電・周邊裝置 |
| EPR | 28V / 36V / 48V | 最大 240W | 高輸出・工業/專業設備 |
AVS(可調電壓供應)/PPS
透過連續可調電壓供電,可實現更高效率的充電與發熱抑制,特別是內建電池的設備必不可少。
協定握手
PD 通訊需確實實作,並應具備正確處理 EPR 協商(EPR_Mode、KeepAlive、Exit 等)的設計。
[2.電力管理與散熱設計]
為抑制高功率帶來的發熱與效率降低,最適化電源設計非常關鍵。
- 電源 IC 選擇:採用高效率 DC-DC 轉換器與 PD 控制器 IC。近年 GaN(氮化鎵)元件已成主流。
散熱對策:除散熱片與導熱墊外,電路板的熱擴散設計亦不可或缺。 - 電容優化:高頻漣波抑制採用 MLCC,低頻變動與噪音抑制則使用導電性高分子電容效果更佳。
- 電流限制電路:具備過電流保護,確保異常狀況時的安全性。
[3. PD 通訊的實作]
USB PD 透過 Configuration Channel(CC)通道進行通訊。為確保穩定性,需考量以下:
- PD 控制器選擇:根據用途選擇獨立型或 MCU 內建型。
- 適當的韌體開發:符合最新標準(PD 3.1/EPR)的軟體實作。
- 信號品質確保:除 CC 線路最佳化與抗噪設計外,還需滿足 EPR 信號要求。
[4. 接頭選擇]
接頭選擇隨著功率提升,USB Type-C 接頭與線材的要求也日益嚴格。
- 支援高電流的接頭:選擇可支援 48V / 5A 的高品質 Type-C 連接器。
- 耐用性確認:評估插拔頻率的機械可靠性。
- E-Marker 線材對應:供電 5A(最大 240W 級) 時必備。設計需可正確辨識搭載 E-Marker 的線材。
[5. 安全性與安全規範符合性]
確保 USB PD 設備的可靠性,須基於堅固的保護電路與認證設計基本原則。
- 過電流・過電壓保護:透過 FET 與保險絲實現異常隔離機制。
- 溫度監控:使用熱敏電阻與溫度感測器來控制發熱。
- 突波與軟啟動:因應 EPR 的高電壓特性,防止電壓突波與端子損傷。
- 通訊協定:內建通訊協定與控制機制,使充電器與裝置完成通訊後提供受控電力輸出。
- 電力規範:設計需符合產品設計需求、環境溫度與長時間使用下的最大功率等嚴格規格。
[6. 電源裝置的配對與設計者應採取的對策]
與電源之間的相容性會影響設備穩定性與可靠性。
- 支援多個電壓檔位:除了 5V/9V/15V/20V,也要對應 EPR 的 28V/36V/48V。
- PPS/AVS 對應:透過精細電壓控制減少發熱,提升充電效率。
- 回退功能:若 PD 通訊失敗,可切換至 USB 2.0/BC 模式或 PD3.0、2.0 模式。
- 實機驗證:與市售多款 PD 變壓器進行連接測試,確認相容性。
- E-Marker 偵測處理:能正確識別所需線材,避免過功率要求。
[7. 選擇推薦電源適配器時的注意事項]
當指定推薦適配器為產品配件時,請確認以下幾點:
- 輸出設定相符性:是否支援裝置所需的電壓與電流。
- 是否支援 PPS/AVS:若裝置可支援,此項適配器也需具備。
- 市場實績:選擇已通過相容性驗證的變壓器。
- 保護功能:挑選具備過電壓、過電流、短路保護等的高品質產品。
[8. 總結]
設計 USB PD 支援設備時,需考慮符合最新標準(PD 3.1/EPR 與 AVS)、使用 GaN 元件與適當的電容、支援 E-Marker 線材,並符合歐盟法規。根據這些條件設計可達成穩定運作與高相容性,提升用戶滿意度與市場競爭力。
為提供高品質 USB PD 產品,應著重符合最新標準並於實際環境中進行嚴格驗證。要實現高品質 USB PD 設計,除了標準與技術力之外,亦不可忽視基於實際環境的全面驗證。